2009年7月31日 星期五

行動研究paper與行動研究 原理與實作一書

行動研究paper-Action research



在處理時是否為適當的做法,取決於研究課題和研究問題
行動研究是一個反複的過程,它涉及研究人員和實際工作者共同行動,

對某一特定週期的活動,包括問題診斷, 干預行動,並反思性學習。

一般的問題分為兩種

一種是有一個明確的解決辦法,例如輪胎刺破該如何修復

另一種則是解決方案不明確,任何的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都是相當複雜的,例如世界貧困

企業接近世界貧困問題比他們的扎破輪胎的問題還要更深入。


在行動研究,研究人員希望嘗試用實踐者的理論在實際情況,

獲得的回饋這方面的經驗,用這種回饋去修改理論,並再嘗試一遍。


每一次迭代的行動研究過程中增加了理論,在這種情況下,

一個框架中信息系統的發展,更可能可以適合各種不同的情況。


多主張(Multiview)的作者還認為,作為一個框架,不是用一步一步的方法,

是利用它作為一個“探索信息系統的發展“ ,而不是指令性的方法。


行動研究可以處理複雜的實際生活問題,且實踐者可以立即關心。

然而,矛盾的是, 學術界幾乎完全忽視行動研究。


另一項調查顯示,在1997年,包括29條行動研究,跨越25年, 1971年至1995年。

使用關鍵字搜索,文章中發現20個領先期刊涵蓋商業,教育, 工程,衛生和公共服務。

然而,發現只有一條關於行動研究的四個主流系統雜誌調查。

它還注意到更深的複雜性,也就是不同類型的行動研究,將他們劃分為四個類型:

•行動研究側重於改變和反思

•行動科學試圖解決之間的衝突倡導和實施的理論

•參與行動研究,強調參與合作

•行動學習方案的指導和經驗學習。


在行動研究,重點是更多的實踐者做什麼,而不是他們說他們這樣做。


行動研究者應解釋他們的做法及其應用,銘記研究將評估部分的能力解釋的做法,

例如,適當的文件在研究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


明確的標準應定義在執行的研究前,以判斷之後的結果,

行動干預和反思性學習這些標準被視為問題診斷的一部分。

否則, 什麼是被稱為可能是採取行動(但不研究) ,或研究(但不是行動研究) 。



行動研究 原理與實作 一書

行動研究的價值基礎是當今最重要的議題,

越來越多的研究者將行動研究解釋為一種實踐價值的工作,

但是仍然還是有一些學者並未真心看到這種需求,

這是說人們在理論上贊同某些價值,

但是卻未在實務生活中實踐這些價值


對行動研究的一種論點是主張一群人可以觀察他人行動,

並可對後者實務工作加以評判

這種論點普遍盛行於當代的思想價之中,

而它所根據的假設是平常人無力為自己發聲或能自主的能力

另一種論點則是認為所有人,包括平常人,

都有能力安排自己的生活,也有能力對與他人關係品質自做決定


行動研究是指一種探究你自己學習歷程的特殊研究方式,

它是透過觀察你的實務工作來檢驗這些實務工作是否真如你所願地發生或進展


行動研究是由你,一位實務工作者所做的,

所以它便經常被稱為實務工作者研究,或是其他類似的名稱


行動研究形式可以由各種情境中的人們來進行,

不論他們的身分或地位又因為它需要你對自己的所行所為詳加思考,

所以它也被稱為自我(反思)研究


此種自我反思是最重要的關鍵概念在研究工作的傳統經驗形式中,

研究者是對他人做研究但是在行動研究中,

研究者是對自己,再伴同其他人做研究行動研究也是兼具行動和反思的學習歷程,

可以運用在各種工作情況上,

包括社會學.護理學.教育學.組織和行政研究,以及管理實務研究等


行動研究不只是一些行動而已
它是一組實務工作,包括收集資料.反思資料所表達出來的行動意義.
從資料提出證據,和根據有效證據得出結論,進而產生知識陳述


行動研究者視知識為自己所做的事,

就是一種實踐歷程努力使行動研究成為一種實踐活動


行動研究的所有經驗都是學習內容


2009年7月24日 星期五

行動研究工作坊與行動科學一書

這次的行動研究工作坊是請夏林清老師來演講

聽完之後真的獲益良多

讓我更加了解到什麼是行動研究的概念以及一些有關行動研究意義

行動研究被形容為一種"運動"(movement):實踐者致力於他們自身兩種
行動間的緊密聯繫:[實踐.行動]與實踐進行反映的行動
行動研究者(實踐者)相互之間的支持與對話,

可激發彼此之間各種跨領域界線.跨階層之多樣化的分工合作方式

有意識的行動者(a conscious actor)
意識是處在改變中,隨著行動者的思想一直再改變
而行動介入的過程即研究過程亦即社會過程

夏林清老師也有提到教育者/介入者/研究者 是三合一的!!

她提到一個幼教老師行動研究的例子
那一位幼教老師平時上班得帶一大群小孩

晚上回家又是2個小孩的媽媽

她並不像一般的學者有國科會的資助

當然也沒有助理 她靠著自己的方法紀錄

利用便利貼記錄每天幼稚園小孩不聽話的事情

不只是紀錄也可以使自己的心情平復不再那麼煩躁

但她平常也沒辦法每天整理起來

所以只有在1.2個禮拜的周末用筆記本記錄下來

雖然久久整理一次 但那些小孩的樣子

卻可以再看看便利貼時一一浮現

最後她整理了一篇10頁左右的繪本

但卻是那時最有用的行動研究



在社會田野中求變致知

社會變革取徑的行動研究

置身其中的解殖路徑

(解殖:外部輸入內部資訊,內部產生的方法.改變)


路徑知識

實踐路徑本身是一個發展的社會過程,是實踐者的選擇與

實踐行動是特定社會現況來回對話的具體表現


她說行動研究最重要的一句話就是"特定處境中的研究者(Situated actor)"




另外在行動科學的書提到
行動科學家是實踐者,是致力於協助當事人系統的移位介入者
[介入]是行動科學中實驗的相似名詞
當當事人投入改變實驗(change experiments)中時,他們從事於重要的學習活動,認真地思考與反應自己在做些什麼以及阻止自己去改變
行動科學者就是介入者(interventionist),他所追尋的不光是描述這個世界,而是去改變它
更確切的說,他致力於幫助當事人系統的成員反觀到他們自己所創造的世界,

並學習去改變這個世界,以使其和他們所信奉的價值觀及理論更為一致

實踐是行動科學發展的基石
行動科學(action science)對台灣的實務工作者來說,是一個陌生的名詞
簡單的說,行動科學是研究人類行動的學問,只要是人的行動,都是它所欲研究的資料

人們的行動是有意義的,行動的產生.運作.變與不變和行動者所知覺及賦予的意義相關聯的;
而行動的意義又無法脫離行動發生的當下情境

做為一個進行研究的行動科學者,主要的能力便是在於他要視研究對象為一共同參與者,
並創造一學習場域,以使雙方共同投入協同探究社會實踐問題的歷程


而行動科學的資料是[行動]
對行動科學者而言,人們在生活及行動場域當中所參與的[對談]是最豐富和直接的資料
因此,行動科學的理論與協同探究的方法,提供了社會實踐的專業工作者一堅實的立足點

2009年7月21日 星期二

行動研究工作坊&最近進度.....

有關去參加「社區大學/社區學習」行動研究方法論工作坊的事
這是一個有關行動研究的工作坊,
這也是一個我沒有參與過的活動,
甚至我對於行動研究也沒有太多的認識,
所以參與這個工作坊真的可以使自己的視野更廣
也更加瞭解行動研究的一些概念
黃武雄教授是在說有關知識解放與知識創造的部份
他說知識是人類在不同時空下生活留下的創造經驗
以及回顧"自身"-"反思"這個概念


至於下午聽的演講是行動研究方法論工作坊的實做引導
裡面提到行動研究:為了改善具體社會情境中的品質
而行動研究採用反映理性(reflective rationality)
行動者也就是研究者的這個想法



一開始對行動研究這領域
完全沒有接觸過所以就也就不太了解這部份
所以這禮拜四我會在去聽夏林清教授的
[行動研究入門~你就是行動研究?!]
我想之後我應該會對行動研究有更深的了解!!







Social Informatics and service learning as teaching model

這篇論文裡面內容主要是說服務學習的內容提供了一個明確的模式,
讓學生機會練習道德和社會觀念傳授他們在課堂上。
許多現在這方面的例子比比皆是。
這些機會幫助學生聯繫之間的科學和技術概念,
學習中教室和潛在的道德和社會問題,
面對這些在現實世界中的應用知識。
服務學習已用於整個課程不只包括實際和概念指示,還有理論指令。

基礎服務學習是:“在提高人的思想和改善了很多是和同樣的事情。

增加在學校教學藉此延長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並進入社會和幫助社會,
將社會和道德問題納入科學與工程課程,進而促進發展關心他人的一種意義上

也就是說,如果這些學生他們被要求解決現實世界的問題
那道德和社會概念才是最好地灌輸到學生的方法。
這種做法, 就其性質而言,定義了一個服務學習教育學。

服務學習提供了一個明確的模式讓學生有機會道德和社會實踐的概念傳授給他們在教室裡。


之後我會多看有關行動研究相關的論文以及一些參考書籍
再PO出來跟老師討論

2009年7月14日 星期二

有關zigbee的2篇paper以及一些我去完風信子的感想

最近看了幾篇paper
有關zigbee&行動研究的相關論文
還有2本書是有關行動研究的
上禮拜五和彥儒去參加「社區大學/社區學習」行動研究方法論工作坊

這次我想先把我之前看的2篇論文做個件簡單的概述


一篇是ZigBee Device Access Control andReliable Data Transmissionin
ZigBee Based Health Monitoring System
主要是在說使用者的健康監測系統有幾個ZigBee設備來量測一個用戶的生理數據。即使有很多ZigBee設備在附近,通信之間應接受只有一個用戶的ZigBee設備。因此,存取控制應該執行,因為有可能是大量的ZigBee設備附近。
在第二部分提到Zigbee在醫療方面的應用:量血壓&脈搏
而這些生理數據,是絕對不能遺失,但無線通訊等的ZigBee可以失去的數據。
本文在第四部份提到傳輸過程的加密解密
這裡提出了可靠的數據傳輸不而失去生理數據在ZigBee基於健康監測系統。
ZigBee基於健康監測系統,獲得控制和可靠的數據傳輸可以幫助傳感器之間的通訊設備和安全的解密和可靠。


另外一篇論文則是
The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for Home-Care System Using ZigBee
也是有關家庭護理系統的ZigBee
主要是在介紹無線感測網絡觀察人體生理ZigBee的信號,這是提供低功耗消費,體積小,高擴展,程式化和雙向傳輸等ZigBee是一般用於家庭護理,數字家庭的控制,工業與安全的控制,而ZigBee的低功率消耗使得ZigBee是一般用於24小時監控 通信傳輸系統。 這篇論文開發了一套藉由ZigBee的特徵做為家庭護理感測網絡系統,這是嵌入式三個傳感器(溫度傳感器,濕度傳感器,光傳感器) 。 它是連接到其他傳感器,如生物傳感器為觀察心率和血壓。那個生物傳感器傳送信號通過ZigBee的測量,並然後發送到遠程無線監控獲得觀察人體的生理信號。 遠程無線監控建造的ZigBee 和PC 。測量信號傳送給電腦,可以收集數據, 分析和統計。當測量信號超過標準值時,個人電腦傳送全球移動通信系統的短消息的管理員。管理員可以使用個人電腦或個人數字助理,以觀察觀察人體生理信號偏遠的地方。



接下來我要說一下那時我去參加風信子~感觸真的很多
因為是去新竹~雖然是新竹縣~但是那裡也是我一直生活的地方
然而我卻從不曾注意過~有這麼一個團體默默的為社會貢獻著
因此去完風信子~才知道原來這個社會對精障著的默默付出
也在那看了有關電視台採訪的新聞
爾後~在看電視新聞時~或是電視節目時
我會特別去看~有關精障者的節目
之前我有看一個新聞"不一樣的包子工廠"
http://www.tvbs.com.tw/news/news_list.asp?no=sunkiss20090705220601
雖然這些員工跟一般人不太一樣,但是雇主邱錦雲很肯定他們。邱錦雲:「而且也給我們很多的福報啦,真的不需要去煩惱,每天都很開心的生活,這樣就很棒啦。」
能夠一起開心生活就很棒,心裡永遠是孩子的這群員工,希望這輩子能永遠有工作,向大家證明,其實他們能做到的也很多。
以前的我~可能不會去看~甚至轉台也不一定
但~我把它看完~也因此更加了解社會的另一面


還有一個節目叫做大特寫
從那個節目我看到了光仁二手商店
聽起來~跟一般的二手商店沒什麼不一樣
但是其實它是由天主教光仁社會福利基金會
http://www.kjswf.org.tw/
成立的二手商店,一方面透過大眾捐贈二手物件可達到資源回收再利用的目的,
另一方面也利用二手商店訓練身心障礙學員進入職場,店內有4~6位身心障礙學員擔任店員
並配有一位老師,訓練可轉介紹進入正常就業市場
這個跟風信子工作坊就很類似
所以我才知道~原來大家對於精障者的重視
只是很多我們沒有注意到的
我想以後我一定能更對這些有更深的體悟吧!!